EVO视讯公平与质量奏响新时代教育现代化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4-01-05 17:17:51

  EVO视讯作者: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涉千家万户的教育内容都备受瞩目。梳理五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内容不难发现,公平的教育、更加公平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质量提升等概念中的“公平”“质量”关键词奏响了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主旋律。“公平”和“质量”相互建构、互为尺度,成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程中的最强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也成为数字化时代理想的教育图景。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前提。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定海神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出政府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视。五年来,有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形成了由《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等共同组成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政策群。以此为牵引,“五育并举”格局正在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模式已然形成,“体教融合”走向深入,美育和艺术活动的样态不断丰富,劳动教育更是成为以新劳动规律为底色、家校社协同开展的普遍活动。

  我们注意到,本届政府在教育上的关注还聚焦于学生健康,出台了许多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教育政策。由《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组成的教育政策群,致力于多方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呼唤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基础教育是政府工作报告着墨最多的学段,体现着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关心。

  强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五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措施,如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与此相应,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质量和促进公平的政策。以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牵引,《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等文件直击义务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解决的核心。为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增加投入,相关部门出台了《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确保教育公平、教育质量落到实处。

  强调通过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从而使学前教育具有普惠性特征。五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儿童托育中育儿过程加强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为此EVO视讯,相关部门出台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旨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强调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关于高中教育,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为公平而有质量的高中教育铺设路径。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少不了体系完备、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五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这方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为公平而有质量的职业教育铺设基石。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满足国计民生需求的人才,持续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建设,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要求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同时还承诺,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与往年不同的是,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与此相呼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此项议题走向深入。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来保障。可以看出,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不断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在教育实践领域,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系统师德专题教育、“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多位一体、共同发力,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输入高质量的教师资源。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要协同育人又要终身学习。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教育部门围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继续教育、专门教育、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等议题出台相关规范。2018年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密集出台,如《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文化特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2021年的要求,非常明确地提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在这方面,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教育部还专门出台《中小学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办法》,特别推出针对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的“童语同音”计划。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助力实现教育梦、人生梦。值得关注的是,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稳定教育投入,优化投入结构,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应当承认,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助力实现教育梦、人生梦,是教育为美好生活奠基的生动诠释。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EVO视讯,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EVO视讯,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